查看原文
其他

新建区要改海昏区?江西这些地方改名前,气质甩出几条街!

2015-12-13 头条江西


  最近,南昌海昏侯墓因为出土了不少好东西而成为全国热点,而它的挖掘地--新建区也一时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,这几天就有网友讨论说,新建区应更名为海昏区或昌邑区。有网友表示,新建区的名字毫无美感,听说去就是随便命名的一个郊区,海昏区富有历史底蕴,用来命名正好。而另一网友认为不妥,海昏侯是刘病已用来羞辱昌邑王刘贺的,要改可改昌邑区。


  这一讨论引发了头条君对于江西地名的好奇,收集了资料才发现,江西的古地名原来都这么有“气质”,快来看看,这些改了又改的城市名,你更中意哪个吧!


豫章→南昌



  “豫章故郡,洪都新府”,南昌的曾用名很知名。叫“豫章故郡”是因为豫章为汉时称谓,叫“洪都新府”是源于隋唐改名新设洪都府。


  夏、商、周时期,南昌地区为扬州之城。春秋战国属吴楚。秦代属九江郡。旧史学家们每每称之为“南蛮”之地。南昌政区独立设置始于汉代。西汉高祖五年(前202),灌婴大将军率兵南下,进驻南昌;六年(前201)立豫章郡,领十八县(辖城相当于今江西省境大部),郡的治所设于南昌县中,希望以这一块“南方昌盛”之地为根据地,进而平定南越,以“昌大南缰”。取“南方昌盛”和“昌大南缰”之意,“南昌”之名始此。


  南昌城名数易,别名诸多,汉称灌城,豫章,唐称洪州,宋称隆兴,明代定名为南昌。


  如今南昌遍地都是“豫章”路、楼、饭店,“洪城”酒店、药店、大市场、一卡通……看样子,大家还是更喜欢“豫章”、“洪都”这些称呼呢!


虔州→赣州



  赣州之名历有二说:一因州治赣县而得名;另一说章、贡两江在州治合流之故。


  赣州因位处赣江上游,江西南部,并于清康熙年间和民国初先后置分巡赣南道和赣南道,故俗称赣南;因宋代分设南安、虔(赣)州两个行政区,故简称南赣;因隋开皇九年(589)改南康郡为虔州,故又称虔州;南宋绍兴二十三年(1153)以“虔”字为虎头,虔州号“虎头城”,非佳名,诏改虔州为赣州,取章、贡二水合流之义,保留虔字的底部“文”,故称为赣。赣州之名始于此。


  如今,很多人已不知赣州的旧称。但一些媒体和文青有时仍会把赣州称为“虔城”。


浔阳→九江


  九江的曾用名很多,大多与地理相关。秦汉时因靠近柴桑山而取名柴桑,后因在浔水阳面而称浔阳,此后又更名为江洲。九江之称,最早见于《尚书·禹贡》中“九江孔殷”、“过九江至东陵”等记载。


  九江称谓的来历有两种,一是“九”为古代中国人认为的最大数字,“九江”的意思是“众水汇集的地方”,“九”是虚指;二是“以为湖汉九水(即赣江水、鄱水、余水、修水、淦水、盱水、蜀水、南水、彭水)入彭蠡泽也”,即九条江河汇集的地方,“九”是实指。长江流经九江水域境内,与鄱阳湖和赣、鄂、皖三省毗连的河流汇集,百川归海。


  不过古人大约嫌“九江”不够美感,所以都不喜欢用它作诗。诗词中,常出现的是“浔阳江头夜送客”、“江州司马青衫湿”等等。而曾经的中国江南十大名楼之一,也以浔阳命名,称之为浔阳楼。


庐陵→吉安


  吉安本名“庐陵”,《水经注》说这是因为泸水。秦始皇二十六年(公元前221年),始置庐陵县。


  隋开皇十年(590年),庐陵郡改为吉州,迁建州城于今吉安市区赵公塘一带。元至元十四年(1277年),废吉州军事,置吉州路总管府,领庐陵等8县;元贞元年(1295年),改吉州路为吉安路,辖吉水、安福、太和、永新四州、五县,取吉水、安福两州各一字命名为吉安路,寓“吉泰民安”之意,“吉安”之名自此始。


  庐陵文化是赣文化(江右文化)的重要支柱,源于7000年前的青铜文化。苏东坡曾做诗云:“巍巍城郭阔,庐陵半苏州”。说的就是庐陵人有文化、能考试,大文豪欧阳修也自居“庐陵欧阳修”,要是欧阳修生活在元朝,那就是“吉安欧阳修”了,画风不对了吧?


临川→抚州


  抚州市历史悠久。三国时为吴地,吴太平二年(公元257年)建临川郡,郡治设在临汝县。两晋、南朝相沿。南朝梁陈时,以今之崇仁、丰城、永丰、新淦等县增置巴山郡。临川郡初属江州,陈武帝时与巴山郡同属高州。隋开皇九年(公元589 年)废郡扩州,以临川郡并巴山郡之一部置抚州,隶属洪州总管府,抚州从此定名,有“安抚之意”。


  而临川是一个仁智皆俱的名称,是一个具有哲学意味和充满诗意的名称。临川是三大才子之乡之一,抚州地区文化为临川文化。现在,临川成为抚州下辖的一个区。


昌南→景德镇



  史载,“新平冶陶,始于汉世”,到东晋时设立新平镇,唐代称新平镇,又坐落在美丽的昌江之南,故称昌南镇,当时隶属饶洲浮梁县。


  唐代制瓷业有很大的发展,烧制的瓷器“胎薄,色素润”,五代时期生产出青瓷和白瓷,随后宋代烧造成功了有“冰肌玉骨”美誉的青白瓷(有名影青瓷),并得到宋真宗的厚爱,宋景德年间(1004--1007年),真宗皇帝命令昌南镇烧造御用瓷器,并把他的年号“景德”赐给昌南镇作为地名,昌南镇从此改名为景德镇。


  景德镇陶瓷享誉全世界,历史上是官窑之地。民国时期曾与广东佛山、湖北汉口、河南朱仙并称全国四大名镇。


信州上饶


  上饶市,古称信州,自古就有“上乘富饶、生态之都”、“八方通衢”和“豫章第一门户”之称。古属扬州,春秋为吴越之地。自东汉建安年间析豫章郡地设置鄱阳郡(析余汗地置上饶县)以来,已有1700多年历史。


  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,上饶的政区设置几经变动。晋时,鄱阳郡改为信安,南朝改吴州,乾元元年(758年)始设信州,其时市境主属饶、信二州,其次分属歙、抚二州,均属江南西道。升元元年(937)改饶州为永平军。宋,开宝八年(975)废永平军仍为饶州,明朝分设饶州府、广信府。

  1952年9月,并上饶、浮梁两专区称上饶专区,专署驻上饶市。1971年4月23日,上饶专区改称上饶地区。2000年10月,经国务院批准,撤销上饶地区改设上饶市。上饶文化属吴越文化,上饶人属江浙民系使用吴语。

新渝新余


三国吴宝鼎二年(267年)析宜春县置新渝县,属安成郡。因主川袁河中游原称渝水得名。天宝元年(742年)县名因传写之误将渝改为喻,以后相承作喻。1957年5月,国务院公布,将新喻改名新余,沿用至今。


春宜→宜春


  相传在西汉初年,汉高祖刘邦派大将灌婴攻打江南一带,灌婴打下南昌后,又占领了宜春,并决定在宜春这个地方设县。取个什么名字呢?


  开始灌婴想了很久想不出,于是就到外面散散步,时值春末夏初,到处春暖花开,温泉汩汩。于是竟吟起一首诗来:“山青兮,山迭山层挨层,满目春色;水秀兮,水连水泉靠泉,气候宜人。”接着他想了一下对大家说:“就把这里取名为‘春宜’吧!


  后过了一百多年,汉武帝封了一个刘成来这里做官,他在这里的时间长,觉得这里一年四季如春,不光春天宜人,四季都宜人,不如把“春宜”改为“宜春”。意思是:“四季都是宜人的春天”。从此“春宜”就改为“宜春”。

  亲们,这些地方的古地名和现用名,你们更爱一个?想吐槽,想八卦的都来和头条君说说吧,前排板凳已备好!


推荐阅读


新鲜!大江西要建100个“互联网小镇”!有个老区县首“吃螃蟹”!


天啊!“江西蓝”沦陷了!这些地方亮了


来源/江西日报、百度百科等

本期监制/林淡 主编/邱黎 编辑/蓝单


为江西有“气质”的古地名点个ZAN!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